之所以说重要,是因为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冉冉升起的新星,蕴含着不可预估的能量,我们当下很多卡脖子的技术能否实现攻关,很大程度上都看他们的表现。
近日,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出炉,深圳共有310家企业通过审核,新增数量全国城市第一,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累计达到752家,提前并超额实现了2025年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的目标。
前四批次,北京以591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宁波第四。重庆、杭州、武汉、成都、天津、苏州位居前十。
第三,苏州增量全国第三,第五批次数量230家。凭借着出色的增量排名从之前的第10位跃升至第四。
当然,宁波也很猛。尽管第五批次增量不是很多,但前四批次宁波的数量位居全国第四,现在也位居全国第五。
比如主攻汽车压铸件模具臻至机械,专注于光伏逆变器的锦浪科技,专注商用车发动机冷却风扇总成的雪龙集团,主攻电动窗帘、电动卷帘门电机制造商的杜亚机电,聚焦信息通信用网格式电缆桥架的纬诚科技等等。
宁波的精与专有多厉害?宁波308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中,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的有76家、世界前三的有171家、全国第一的有205家。
简单举几个例子,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宁波一家企业生产的安卓手机镜头,市场份额占了全球的33%,相当于每3部安卓手机中,就有1个用的是他们的镜头;宁波一家企业生产智能窗帘电机,年销售额10亿多,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宁波一家企业给全球90%以上缝纫机整机厂配套旋梭,几十年只专注做这一种产品,核心生产设备都是自己研发制造,产量占了全球40%。
深圳是全国创业密度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小微企业最活跃的城市。今年4月,深圳市商事主体总量已突破400万户,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同时,深圳中小微企业极为重视研发创新,全市7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80%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中小企业。
1979年宝安撤县设立深圳市,1980年深圳设立为国家经济特区,当时深圳只是一个南海边的小渔村,一穷二白,人口只有30多万,GDP只有1.96亿元。
当时中央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有钱,只有政策给到深圳,让深圳大胆闯,大胆探索。在这种背景下,深圳以香港为师,开启了飞速发展,创造了深圳速度。
最初是依靠出口代工,依靠“三来一补”的加工出口特区,开启了城市化序幕,并积累了原始资本。深圳当年作为经济特区,其实没有获得多少中央财政的加持,中央主要是给予了政策,让深圳放开手脚闯。
在积累了原始资本和原始技术之后,深圳迈向了“深圳仿造”阶段,也就是山寨阶段,当时华强北的山寨电子产品遍地都是。但仅靠模仿别人,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于是在2005年深圳提出了“四个难以为继”,也即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资源能源难以为继、人口承载力难以为继和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所以,从这一年开始到2019年,深圳逐渐升级产业模式,摆脱以往的复制模式,走向自主模式,迈向了“深圳制造”。这段时间内,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华为、腾讯、中兴、大疆、比亚迪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也正是在“深圳仿造”到“深圳制造”这段期间内,深圳加入了一线城市阵营,与老牌的北上广,组成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阵容,并在这段期间内,GDP先后超越了香港、广州,位居内地第三。
如今的深圳,GDP超三万亿,位居全国第三。2022年深圳GDP32387.68亿元,是1979年立市时的16524倍。
同时人口从开始的31.41万,一路增长,冲破百万,冲破千万,只在去年历史性地减少了一次。2022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规模1766.18万人,是1979年立市时的56倍。
深圳优质的科创氛围,小政府大市场的营商环境,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级优秀民营企业,如今孵化出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不在话下,因为他们相得益彰。
以此来看,中国目前诸多被卡脖子的技术能否攻关,就看这些拥有小巨人企业的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宁波等头部城市的表现。
刘慈欣《三体》小说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设计,三体人为了限制人类文明发展,利用智子对地球的基础物理科学锁死,让整个人类世界一度原地踏步。
为应对三体入侵,人类启动了面壁者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四位面壁者,并最终成功延长了人类文明的寿命。
而工信部公布的这些国家级转型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定程度上就类似于面壁者,帮助中国找到破解发达国家对我们技术封锁的钥匙。
所谓专精特新企业,按照工信部的定义,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企业,它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并且以先进制造业为主。
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不玩虚的,都是实干家。
公开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7%,平均研发强度达8.9%,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70余家小巨人企业近3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同时,工信部数据显示,前三批培育认定的“小巨人”企业中已有114家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单项冠军企业比重达到13%。67%的“小巨人”企业产品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核心竞争力明显。九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对城市来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着城市的经济活力,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科创研发能力,毕竟能够入选的小巨人,都是拥有知识产权,在各自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企业。
它们或许能够改变当下已经固化的头部企业格局。随着这些企业壮大,它们能够给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更多的税收,更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目前的许多短板核心技术能否攻破,能否实现产业升级,从中低端制造业到中高端制造业迈进,希望或许就寄托在这些“小巨人”企业身上。
所以,我们看到,各省市都几乎都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或为此制定相关文件和目标。
前不久工信部召开了会议,明确要求要建立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着力解决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困难。
当时,本号就此事就进行了分析,这件事可以看作中国对技术封锁的一次反击。帮助他们发展,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攻关各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