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因渭水得名,因工业而兴,是国家“一五”“三线”时期重点布局的工业聚集区,工业产值占全市五分之一。近年来,渭滨区以“三个年”活动为牵引,握紧拳头、放大优势,以工业之“强”托起全局之“稳”,连续两年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城区第三名。
渭滨是火车拉来的工业重地,10户部省属企业带动形成了机床工具、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但普遍产业链条短、本地配套低。渭滨区坚持链式整合、集群带动,顶层谋划铸链,聚焦10条产业链,建立“群长+链长+行长+院所长”工作机制,制定产业链全景图和关联数据库,对应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和主办行,协同破解技术瓶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效融合。链主带动强链,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吸附产业链配套企业和创新要素集聚,培育麦克传感等2户省级“链主”企业,中铁宝桥跻身中国机械行业500强,秦川机床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精准招商补链,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六大行动”,鼓励链主企业卡链式招商,招引落地补链项目72个,建成专业化配套基地6个,本地配套率提高5%。
渭滨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促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深度融合。强化人才支撑,出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措施,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引进硕博人才158名,与5所高校达成“订单式”培育人才协议,5支科研团队入选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选树“渭滨工匠”60人。强化平台赋能,成立秦创原渭滨促进中心,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实施7个揭榜挂帅项目,建成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3个,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141户。强化项目牵引,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出台工业技改11条措施,实施技改项目61个,58个上云项目投产达效,新增产能50亿元。
渭滨区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厚植优势、布局未来的先导工程。全力打造西部传感器之都,制定《中长期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出台6条支持措施,深化省市共建、专班主攻、园区承载工作机制,设立传感器研究院,10万㎡建成园全面投产,30万㎡在建园招商过半,中创精密等8户领军企业入驻,传感器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聚力打造西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基地,推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规模化、产品整机化、应用系列化,拓展与格力集团合作,秦机机器人关节减速器获国家标准制定权,六环传动行星结构减速器获国际认可,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着力打造数字经济高地,制定行动方案,成立大数据公司,推动多领域应用,培育招引数字企业284家、数字科技人才2000余人,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产值突破50亿元,建成全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
渭滨区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为优势产能腾空间,深化姜谭经开区“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低效闲置土地580亩,亩均投资强度增长8%,位列全省土地集约利用率综合评价第三。帮困难企业抢订单,综合运用实地观摩、线上直播等形式,先后召开新产品发布会、对接会30余场次,获得国内外订单43个、交易总额70亿元。助市场主体解难题,落实企业服务专员和白名单制度,常态化开展政银企早餐会等联企帮扶活动,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26亿元,解决用工6500余人。
2024年,渭滨区将围绕“八个新突破”,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勇立潮头,担当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新型工业化。推动西部智造创新园满园招商、电子新材料产业园满园投产,落地传感器重点项目10个以上,争创省级传感器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推动总投资941亿元的184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招商引资突破200亿元。力促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推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数字经济产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增长20%以上,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力量。(通讯员 李晨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