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求突破,勇毅笃行开新局,经济再上新台阶。2023年,珲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219.3亿元,增长4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增长11.1%……
奋楫赶超,矢志争先。2023年,珲春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开发开放,统筹抓好产业振兴、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各领域工作,以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
年终岁尾,在珲春市的各大项目建设现场,依然是延续平日的忙碌。建设者们战严寒、抢工期、赶进度,加快推进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为珲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提供坚强支撑。
走进吉林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冷链物流基地示范项目建设现场,记者在项目4号楼内看到,工人们正在安装吊顶。卷帘门、消防应急灯、吊筋等工序基本完成。建筑均已达到入驻使用条件。
“项目总投资约6.09亿元,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冷链物流仓储核心、加工厂房、综合办公贸易大厅、设备间等11栋功能建筑。”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建成后,将重点承接海产品加工、储运、转销企业入驻,降低中小企业创业成本,满足各类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珲春海洋经济冷链物流加工产业集聚度,带动形成产业集群。
2023年,珲春市围绕落实延边州委“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做好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文章”,全年实施总投资396亿元的重点项目124个,其中省州调度5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新增专项债限额16亿元,额度居延边州首位。
珲春市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出台了重点领域项目专班工作机制方案,持续加大专项债争取力度,全力抓好紫金冶炼渣综合回收利用、首农东北亚生鲜海产基地、中农发深蓝食品加工、国药药材进出口加工智能产业园、铁路国际物流园等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点项目。同时,主动赴北京、上海、宁波等地开展精准招商,推动20个优质项目落户,为加快构建多业并举、主业突出、优势释放的海洋产业发展新格局注入新动力、厚植新优势。
在珲春老姬海产发展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全副武装”的工人们将烹制好的预制菜产品计量称重、塑封分装。珲春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产业转型、创新驱动为统领,珲春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狠抓项目建设、升级企业服务、统筹园区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全市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记者来到珲春老姬海产发展有限公司,在加工车间的工作台上,“全副武装”的工人正在将烹制好的鱿鱼计量称重、分装成盒。流水线上,工人们把打包好的鱿鱼条检验装箱。
公司综合部经理裴泽广向记者介绍,以前,公司以水产品粗加工为主。在政府部门的帮助扶持和多次开展市场调查后,确定了生产水产品预制菜的目标。目前,公司已研制出熟制冷冻类、裹粉类、烧烤类等多个品种的预制菜,推出了火辣鱿鱼、青花椒鳕鱼、茄汁鲅鱼、鲜烤鳕鱼等预制菜品。这些预制菜产品主要销往全国的熟食连锁、餐饮连锁等服务型连锁企业,市场反应良好。
“珲春市相关部门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帮助我们争取原料进口、产品加工、降低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助力公司顺利发展。”裴泽广说,珲春市工信局根据企业的生产、运营规模,将2023年5月成立的老姬食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纳入“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并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公司已升级为规上企业。
为破解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23年,珲春市出台产业“双链长”工作制度,成立“一企一策”专班精准服务,着力培育“链主”企业,打造一批控制力和根植力强的龙头企业、领航型企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切实提升产业链集成带动能力,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指导帮扶“专精特新”企业,深入挖掘企业潜力,引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搭建产学研企平台,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技术供需对接,助力企业开拓视野、对接市场、提升竞争力,充分释放企业产能,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
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凭借区位优势,初步构建了“买全球、卖全球、通全球”的跨境电商综合体。图为珲春网红主播在直播间内为“珲字号”特产代言。张琰 摄
近一段时间以来,珲春口岸一片“热闹”景象。每日清晨,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停在口岸出、入境大厅外,按步骤办理通关手续。大厅内,人流往来穿梭,在民警的引导下,有序排队候检。
吉林出入境边检总站珲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民警郑明亚告诉记者,随着中俄贸易发展,中俄两国的人员、货物往来日趋频繁。面对这一情况,珲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不断优化通关措施,实行“7天×10小时”通关制度,同时为跨境运输车辆推行“即报即检、即停即运、即检即离”的快速通关措施,有效降低企业时间成本,助力跨境运输车辆跑出“加速度”。
伴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响起,一列满载电商包裹的列车,缓缓驶出珲春铁路口岸。而此时的珲春铁路口岸货场中心,一批批出口商品待集货完毕后,将通过这里走出国门。
作为我省唯一一个对俄铁路口岸,珲春铁路口岸自2013年恢复国际联运常态化运输以来,“长珲欧”班列、海洋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对俄“汽车专列”“清洁能源专列”“赖氨酸专列”实现首发,中俄“珲马铁路”邮政专列实现常态化运行,进出口货物总量实现连年增长。2023年,珲春市各口岸过货量达347万吨,其中,出口汽车增长201.2%,进口清洁能源增长548.6%。
伴随开发开放的东风,珲春连通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2023年,“吉浙1号”稳定运行41个航次,货值30亿元,开辟“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斯拉夫扬卡—宁波舟山港”2条内贸外运航线及“上海—釜山—符拉迪沃斯托克—珲春”外贸带互贸落地加工航线,有效推动了对俄贸易多元化大通道格局的逐渐形成,使越来越多的进出口贸易企业选择在珲春落地生根。
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也使东北亚国际商品城成为东北亚商品集散中心,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这里汇集了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深圳、义乌、郑州等国内各大城市的商品,这些商品以跨境电商的形式通过珲春口岸往来集散。特别是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批设以来,珲春实现了跨境电商“9610”“1239”“1210”“9710”“9810”进出口全模式畅通,初步构建了“买全球、卖全球、通全球”的跨境电商综合体。
珲春市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图为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课外活动。郑玉雪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珲春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先后开展了“青春有你、筑梦延边”“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等线吉人在线”、延边州人才网、“珲春就业创业”公众号等官方公共就业平台,为全市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并赴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省内7所高校开展人才回引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6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236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珲春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通过“新建学校、城乡联动、学区管理、项目推进”等措施,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3679万元更新全市中小学教学硬件设施,新建一高中新校区、五小即将启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全面推行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多举措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
医疗是民生之需。珲春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目标,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重度失能和中度失能人员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护理机构集中护理和居家护理两种方式,给予定额补助。扎实开展医疗支边服务,组织二级医院医疗专家到边境村屯,开展慢性病义诊、健康体检、健康宣教等诊疗服务,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让百姓在家门口就拥有健康“医”靠。
2023年,珲春市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八大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数说成绩,答卷靓丽;砥砺奋进,再启新程。今年,珲春市正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为统领,以发展海洋经济、扩大国际合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构建具有珲春特色优势的产业体系,全力抓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福祉等各领域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珲春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