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淮南,时常叫人歆然:宛然一副深茂古老的样子,却风华青春,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却又承东启西,尽显北方的质朴粗犷,又不失南方的婉约秀美。
这样的淮南,怎能辜负?近年来,淮南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守好文化根脉,优化产业布局,用文化“出新”换文旅“出圈”,以工业立市争制造强市,抢抓光伏、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绿色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如今,放眼今天的淮南,文化记忆呈现多姿风采,经济发展再现蓬勃生机。
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寿县是楚文化的积淀地,二十世纪以来,境内已出土大量涉楚文物。11月15日,记者来到古城寿县,走过镌刻着“一步千年”字样的玻璃步道,5米多高的新铸楚大鼎便伫立眼前。参观还未开始,便仿佛已穿越千年。
“依托丰厚的文化遗存,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应运而生,420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展陈了1200余件(套)珍贵宝物,这也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道,该馆建筑设计以“四方筑城”“荆楚高台”“楚风汉韵”为展示意愿,通过“城墙”“城门”“瓮城”等区域标识和特征,利用色彩、形制、材质的有机组合,形成既有古城元素,又有现代院落和极简主义气息的地标性建筑。
“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跟随讲解员移步换景,琳琅满目的展品与科技结合,展现了寿县“楚楚动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据悉,博物馆展陈内容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寿春寿文化》陈列三大部分,充分展现了当地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与现代携手,继承与创新交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寿县借助种类齐全的文化资源,积蓄活力,厚积薄发,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从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年共实现游客接待量53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2亿元。“十四五”期间,寿县还将着力打造寿县文化金名片,基于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加快建设成楚汉文化、淮南子和豆腐文化、水利文化、书法文化、名人文化、成语典故、红色文化、数字文化交融汇聚的多元文化新高地。
【手记】安徽之“徽”,左右“人”“文”,上下“山”“水”,浩浩江淮,蕴藏文化富矿,最该是这山水人文的安身之处,悠悠安徽,也最应是咱徽风皖韵的兴盛之乡。
走进楚文化博物馆,接受了一次历史文化的洗礼,让记者不禁想到当前安徽正统筹推进文艺创作生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交流传播“六大体系”,扎实推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个文化符号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系着将来,它将成为当今江淮儿女身上闪亮的文化标识,并塑造其外在气质,涵育其内在精神,最终激发“我是安徽人”的认同感,让七千万生于斯、长于斯的安徽人紧紧团结,共同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矢志奋斗、勇毅前行。
都说淮南人的一天是从吃一碗牛肉汤开始。自2000年淮南牛肉汤形成了产业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把这份醇厚鲜香带到全国各地,在他们的汤锅里,不仅熬煮着火热的生意,更蕴含浓浓乡情,安徽旭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坐落八公山脚下的安徽旭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集预制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在上海、淮南两地设立了食品研发团队。
“广西的螺蛳粉全国有名、云南过桥米线遍布各地、还有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作为一名淮南人,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有个地方叫淮南,这里的牛肉汤最好吃。”公司总经理陈默语气坚定。
下午4时的生产线上是忙碌的,设备运转不停,工人们无暇顾及采访团的到来,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加工作业。只见一件件“淮南牛肉汤”预制产品在这打包成箱,通过零下180℃的速冻工艺,将美味和安全牢牢“锁住”,等待全国食客们的品尝和检验。随机拆开其中一盒进行烹饪,根据喜好加入料包,短短几分钟内,煮熟后的牛肉汤与实体店也并无差异。
“虽不是现做现卖,但能保证口感原汁原味。”陈默介绍,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这里的产品主原料(牛肉、千张、粉丝、豆饼等)都集采于淮南本地特色农产品。“比如牛肉类产品原料,我们采购于距公司不到4公里远养殖的沿淮黄牛肉,而豆制类产品则选取淮南本地的非转基因大豆原料。新鲜可靠的食材在提高农产品产能,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产品提供高效保障。”陈默说:“我们已经带动了当地近3万只黄牛的养殖,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助力产销联动,把帮农、助农、惠农的理念植根于旭咚人内心,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手记】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一方产业,形成一地名片。做好特产文章,既关乎乡村地区产业振兴的重要使命,也牵动漂泊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情愫。
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目前,安徽正坚定不移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大厨房”,扎实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包括淮南豆腐、牛肉汤在内的当地特色产业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正在当地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融合发展的好“丰”景,这也让记者相信,把浓浓乡愁锁住的“熟悉味道”也将随经贸交流的发展浪潮,伴随远方的父老,守着桑梓之念,奔向幸福明天。
“与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更具优势。”中环低碳新能源总经办主任程浩介绍道,该公司以行业领先的TOPCon电池技术为立足点,聚焦高端光伏制造业,曾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获授权专利72项,多次荣获省科学技术奖。
截至目前,中环低碳新能源(凤台)光伏产业基地一、二期项目整体建设完成,预计年产值约80亿元。主要包含2GW先进光伏组件生产车间、6吉瓦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米。
今年下半年,基地启动项目三、四期建设,拟规划建设4GW先进组件和16GW高效N型TOPCon电池生产基地,明年下半年,将开启建设凤台基地五期项目,拟规划8GW先进组件和8GW高效N型电池项目,新增投资约50亿元。一到五期项目全面建成后,凤台基地将拥有14GW先进组件和30GW高效N型电池的产能,届时年总产值可达500亿元,淮南“追光逐绿”的势头正日益凸显。
走进位于凤台的安徽坤泰车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自动机械臂上下挥舞,无人搬运车来回穿梭,三五一组的工人熟练地检查调试设备……两个月前,该公司首款集成式双电机混合动力(DHT)变速箱正式下线,首发服务客户为奇瑞汽车。
“一期项目主要从事汽车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标准化厂房由政府指定公司代建,达产后年产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20万台,年均销售收入将超过30亿元。”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道,为满足年产需求,公司要求生产线个工位高效工作,每道工序在各工位停留时间不得超过93秒。“目前,生产线%,为后期产品适配更多车型的生产需求留下空间。”
“公司总部落户凤台,既更接近目标客户,又能节约运输成本。”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签约到第一台产品下线,用时不到一年,得益于当地政府部门坚持厚植兴业热土,创优营商环境,他还表示,公司将进一步保持创新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在产品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淮南乃至安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增添一块靓丽招牌。
【手记】曾几何时,作为资源型城市,“煤电独大、结构单一”让淮南转型发展身陷囹圄,处处桎梏,一度面临标兵渐远、追者渐无的被动局面。
发展之困,当有发展之问。如何突围?唯有思想“破冰”,才能发展破局。近年来淮南市不断升级思维“软件”和“驱动程序”,让机器换“人”、工艺换“智”、管理换“脑”,以转型发展打破“卷帘门”,扩大“朋友圈”,全面推进“双招双引”,掀起一层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热潮,逐渐让这座老工业城市摘下旧面具,焕发新生机。
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淮南如此,安徽亦然。抢抓发展机遇,安徽正大力推进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建设,正成就了以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产业为代表的安徽制造业不断崛起。安徽也迎来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再到“加快打造制造强省”的历史跨越。(记者 孟一凡 段玉 李轶晗)